老牌配资平台
钢琴家贝拉·达维多维奇与小提琴家德米特里·西特科夫斯基,这对母子在移居西方之后合作录制了几张备受瞩目的唱片,演绎了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拉威尔的经典小提琴与钢琴合奏作品。尤其是在勃拉姆斯三部小提琴奏鸣曲中,他们的演绎充满了温暖与亲情。那种从母亲到儿子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情感炒股10倍杠杆平台,使得这版作品成为了这对母子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
德米特里·西特科夫斯基的录音作品相当广泛,跨越了多个音乐领域。1984年,他身兼指挥,与英国室内乐团共同录制了莫扎特的五部小提琴协奏曲。那时,他的演奏风格流畅而又清新,充满了从容与优雅。然而,近年来他与两位钢琴家的合作所呈现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则略显草率,乐器之间似乎更像是竞赛,而非合奏,缺乏了一丝温文尔雅的韵味。
展开剩余78%在德米特里与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中,德米特里依然展现了他那潇洒利落的演奏风格,结合了柔情与硬朗的气质,演绎十分精彩。这张唱片也因此广受好评。
不可否认,德米特里·西特科夫斯基的技艺未必能超越他的父亲尤利安·西特科夫斯基,后者是一位堪称天才的小提琴大师,甚至连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都叹为观止。毕竟,父亲的光辉成就对于德米特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然而,尽管如此,德米特里依然在国际小提琴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不仅仅归功于他的天赋与努力,更因为他在面对巨大心理压力时,依旧能够保持冷静与坚韧。从他的早期录音来看,无论是在技巧上,还是在音乐性上,他的演奏都显得游刃有余、优美动人,风格自然朴实。而在一些过于做作的现代小提琴演奏风格中,他的实实在在的演奏方式显得尤为珍贵。可惜的是,如今的演奏者中,有些人不再严于练习,面对困难时选择回避,这种演奏方式反而被当作时尚,这种现象显然有些让人堪忧。
除了小提琴,德米特里还展现出了他在指挥上的才华,尤其是在对经典作品的改编方面。他对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进行了几次极具创意的改编,并自编自演,成功创造了这一领域的新风潮。德米特里透露,他受到格伦·古尔德1981年钢琴演奏版本的启发,从而决定改编这部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古尔德那种独具创意的演绎。
他的第一次改编,借鉴了马克斯·雷格尔的双钢琴版,最终完成了以弦乐三重奏形式呈现的《哥德堡变奏曲》,并于1984年发行了唱片。在这个版本中,他将小提琴作为主旋律,配合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对位和复调,创造了丰富而紧凑的音乐织体。德米特里与中提琴家热拉尔·卡斯和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的合作,使得这张录音别具一格,既传承了巴赫的高雅,又赋予其全新的面貌,演绎出前所未有的趣味和魅力。此版本也成为了我最常播放的唱片之一。
不久之后,他将《哥德堡变奏曲》再度改编为由弦乐队与小提琴主奏的版本,并于1993年发布,与新欧洲弦乐室内乐团合作。这一版本使得小提琴的独奏部分在更多段落中占据主导地位,乐队以对位方式与之呼应,整体结构层次更加丰富,富有动感与变化。此版本的一大亮点是在某些段落加入了古键琴伴奏,完美地再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风格,增添了作品的历史感。
德米特里的改编版本迅速在音乐界引起了热潮,许多室内乐组合纷纷采用他的谱子进行演绎,并陆续发布了新版本的唱片。其中,阿马蒂弦乐三重奏、朱利安·拉赫林与米沙·麦斯基的合作、以及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等都带来了精彩的演绎。此外,德米特里的改编还启发了众多音乐家,他们纷纷创作出各种不同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从吉他、竖琴到各类管乐器的演绎版本应有尽有。
2012年,德米特里再次对《哥德堡变奏曲》的弦乐三重奏版进行了改进,发布了全新的录音。这一次,他与中提琴家尤里·日斯林和大提琴家路易吉·皮奥瓦诺共同演绎,调整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整体演绎更加紧密与流畅。与早期版本相比,这个版本融入了更多活泼与跳脱的元素,整体的表现更加热情奔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氛围。此外,这张唱片还收录了德米特里改编并由弦乐三重奏演奏的巴赫《三声部创意曲集》。
发布于:山东省